講述人:安徽省蚌埠市業余足球隊河床隊隊長 高曉峰
2025年09月15日08:53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點擊播報本文,約
![]() |
淮河干流蚌埠主城區段的金沙灘獨樹島景點。 |
淮河穿蚌埠城區而過,是蚌埠的母親河。我家就住在淮河邊上,小時候在河裡游泳、抓魚﹔長大了,無論是上學還是上班,每天都從河岸邊路過﹔現在,隔三差五來河邊球場踢球。可以說,我的生活從未離開過淮河。
如今站在家裡,推開窗俯瞰淮河,天高水闊,岸美河暢。尤其到了傍晚,河岸邊可熱鬧了。親水廣場上,孩子們玩沙戲水,歡聲笑語蕩漾在淮河兩岸﹔岸邊健身步道向遠處不斷蜿蜒,人們或騎行或跑步,在美景中休閑……
多年來,淮河一直承擔著分洪行洪蓄洪的重任,洪水裹挾泥沙沉澱,抬高河床,造成淤積成灘、河道縮窄。前些年,從家中陽台往下看,淮河就像一條“大溝”,河邊的灘地上,有人私搭亂建、放養牛羊、種菜、養魚,還有人偷倒建筑垃圾、生活垃圾。久而久之,淮河兩岸一度成了城市臟亂差的“集中帶”,我們住在岸邊連窗戶都不敢打開。
2022年初,淮河干流蚌埠主城區段迎來轉機——蚌埠市啟動了主城區淮河防洪交通生態綜合治理“靚淮河”工程。說實話,一開始市民沒啥信心,因為淮河擁有“兩頭翹、中間凹”的地理特征,蚌埠市又位於其中游,恰好處於“鍋底”,每至汛期,河水時常泛濫成災。花這麼多錢進行改造,大水一來,要是沖毀了,不等於是白忙活?但隨著工程不斷推進,我們不斷感受到驚喜。
2023年,當“靚淮河”一期工程的8公裡段再次出現在市民面前時,大家都感嘆淮河變樣了:原先淮河兩側遍布垃圾的灘涂地,已成為集文化、觀光、健身、養生於一體的生態公園,網球場、籃球場等設施齊全,市民游客可以盡情地近水、親水!
我作為足球愛好者也深深受益。以前,我們球隊征得相關部門同意,在河灘上找了塊空地,自建了一個足球場。其實就是把地平整一下,只要球踢起來,場地裡便塵土飛揚。現在,我們的球場“鳥槍換炮”:面積擴大至原來的4倍,地面種上了綠茵茵的草,四周加裝護欄,燈也安裝上了。自從球場改造升級,我經常自豪地向外地球友發出邀請:“趕快來蚌埠踢場球,我們這裡有全國少有的河道邊的足球場。”
去年,我們組織了2024蚌埠市業余足球聯賽,吸引了來自省內及周邊城市的52支球隊、近千名足球愛好者參加。淮河北岸,百年大鐵橋下,吶喊聲、汽笛聲交織在一起,那叫一個動人心魄。
去年7月中旬,2024年淮河1號洪水過境,淮河蚌埠主城區段水位不到20天陡漲了9.22米,超過了3層樓的高度。這是“靚淮河”一期工程完成后迎來的一次汛期大考。這一次,洪峰過境,淮河安瀾。最高水位比2020年還低了0.22米,過境時間也縮短近9天。這說明,經過治理,淮河干流蚌埠段的過洪能力明顯提高。
如今,淮河兩岸成為市民歡聚的樂園,淮河岸線成為貫穿城市東西的生態綠軸、城市客廳、市民公園和大賽基地。生活在這裡,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(本報記者李俊杰採訪整理)
【記者感言】
以前到蚌埠出差,晚上想出去走走,當地人推薦的都是龍子湖、市民廣場等地。如今再問起,大家首先推薦的就是淮河岸邊。從以往的“親水難近水”,到如今的近水、親水、戲水、樂水,能夠真切感受到“靚淮河”帶給市民的自豪與幸福。
從“治淮”到“靚淮”,淮河的變化帶來了經濟效益、生態效益、社會效益的增值,城市發展的綠色底色更加濃郁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9月15日 04 版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